社交牛杂症是个什么病?社交牛杂症的心理原理
关于人际交往中的“疑难杂症”,我们知道的可能有:害怕在众人面前说话的社交恐惧症;在众人面前放飞自我的社交牛逼症。实际上,还有一种介于社恐和社牛之间的“病症”,它叫“社交牛杂症”。那么,社交牛杂症是什么病?社交牛杂症的心理原理又是什么呢?下面通过一篇文章,我们来了解一下!
社交牛杂症是个什么病?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社交牛杂症并不是一种疾病,和社交牛逼症一样,它只是一种网络用语。有些人和关系较好的人在一起时就是社牛,和关系较差的人在一起时就是社恐,而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同时兼具两种人格的,便是社杂。
社交牛杂症的心理原理
简单地来说,社交牛杂症在不同的人面前会有不同的表现。在熟人面前可能会变成“社牛”,聊天时会不顾他人的眼光和自己的形象,尽情的释放自我,表现出那个最真实的自己。但是,他们在陌生人面前,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放飞自我的样子,而是变得冷漠孤傲,独自坐在被遗忘的角落里。
为什么“社杂”会在两种极端模式中反复切换呢?
实际上,这与社交牛杂症在人际交往中的个体的安全感有很大的关系。而我们的安全感来自婴儿时期,婴儿在刚刚出生的时候,会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他们会以一种极为真实的方式去表现自己。
而婴儿与母亲之间的互动,也就像是“社交牛逼症患者”与他人的互动一样,毫无顾忌。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逐渐地“去自我中心化”。这时候,他们就会考虑到自己的言行在他人心中的印象。
此时,我们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在熟人面前,因为彼此知根知底,相互之间有着很深入的了解,所以你就会有安全感。于是,你在熟人面前说话就会无所顾忌。
而在陌生人面前,因为对对方的不了解,你的内心就会产生自我保护意识,你的潜意识也会对对方产生不信任感,所以你不敢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给对方。
由此可见,其实大部分人都有社交牛杂症,只是严重的程度不同罢了。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