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学的好句与感悟
拖延心理就是人类存在的一个自然现象。从早期狩猎和采集时代的顺其自然,到现代社会的多元任务分配,人类一直处于应对不同所需的压力之下。在某个特定的情境下,拖拉成就了生命的延续,而在另一些情境下,拖拉则会危害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拖延心理的根源往往与焦虑、习惯、自我认同等方面有关。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拖延心理的形成与解决。
拖延心理学的好句与感悟
心理学角度:先进后出
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倾向于将优先级高的事情拖到最后。这种决策机制反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称为“先进后出”(LIFO)。与之相对的是“先来先服务”(FIFO),即偏爱处理那些先来的信息。LIFO与FIFO可分别解读为“偏培养习惯”或“考虑优先级”。有一些人似乎更愿意接受不遵循FIFO规则的信息,但似乎坚持不了多久,习惯便会改变。学习规律的时候,偏重LIFO可能会导致习惯晚规划的所谓“拖延”,但也可能表现为灵活应对不同任务的能力。
个性角度:自我认同
另一个影响拖延行为的因素是自我认同。当一个人的信心被质疑或他们对要完成的任务缺乏充分的信心时,他们可能会拖延任务的处理,以获得一种长久的愉悦感。然而,这种乐趣往往是有限的,因为人们会渐渐地开始感到压力,因为任务的到期时间太过接近,以至于他们不得不设法快速高效的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可能会对自己产生更多的怀疑,从而扰乱他们对其能力和信任的看法。
习惯角度:不要对“坦克”拖拉
拖延也与习惯有关。对于那些习惯拖拉的人而言,他们认为在处理任务时留足了时间会减轻对他们的压力。这可能是一个安慰或谎言,因为他们的确会拖延,导致最终未能按时完成任务。与此同时,这些拖拉者还倾向于将优先级较低的事情推迟到“坦克时期”——一个旨在处理优先级更高的事情的过程中。问题是,这些拖拉者认为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其他事情,结果他们会忘记可以优先处理的重要事情。
解决角度:破除拖延
尽管我们可能知道拖延不好,但还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破除它。一种方法是建立时间表,根据既定的时间表,规划我们的日程,并分配优先级。另一种方法是培养新的好习惯。通过采取微观改良确定性手段,成为实现更大目标的路径。克服拖延的另一种方式是采用倒行逆施的方式,利用拖延成为完成一个任务的动力。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