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对于孩子最好的爱就是陪伴?
许多人可能听过这么一个说法: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爱就是陪伴。有时候,家长给予孩子的一些物质关怀,远没有陪伴重要。那么,为什么说,对于孩子最好的爱就是陪伴呢?心理学该如何解释这个现象?一文了解一下!
为什么说,对于孩子最好的爱就是陪伴?
在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盛行的行为主义流派认为,母婴过度亲密会阻碍到孩子的成长,被及时回应的孩子,长大后会很黏人,并无法独立生活。但哈利哈洛却不认同,他和同事们一起设计了“恒河猴实验”,并希望通过这个实验来证明婴儿在成长过程中非常需要母亲的陪伴。
整个实验分为6个小实验:
1、哈利哈洛先将小猴子与母亲分开,然后将其关在一个安置了两个假猴子的笼子里。其中,一只铁丝猴胸前挂着奶瓶,另一只是绒布猴。实验结果发现,小猴子只有在饿了的时候,才会跑到铁丝猴那里喝两口奶,其余的时间,都会紧紧地抱住绒布猴。这个实验的结果是,陪伴者需要“柔软”。
2、当哈利将能够发出大声响的机械泰迪熊和木蜘蛛放进笼子里的时候,小猴子便会受到惊吓,紧紧地抱住绒布猴子,这个实验证明,陪伴者能起到安慰和保护的作用。
3、哈里将绒布猴子放置在小猴子接触不到的地方的时候,再施以同样的惊吓,小猴子并不会选择身旁的钢丝猴,而是会眼巴巴地望着够不到的绒布猴。这个实验的结果是,动物渴望与陪伴者接触,即使接触不到陪伴者,也会时刻保持关注。
4、哈里在绒布猴的身上设计了很多会吓到或伤害小猴子的机关,小猴子在接触绒布猴的时候受到了惊吓。但是,等到绒布猴身上的这些机关解除后,小猴子依然会回到绒布猴的身边。这个实验证明,为了抵抗孤独,动物即使被陪伴者伤害过,也会回到陪伴者的身边。
5、小猴子出生后,经历了90天无母亲也无同伴的生活,当它再次被安置在绒布猴和钢丝猴所在的笼子里的时候,遇到危险也不会向任何一个“妈妈”求助。
这个实验证明,个体在生命初期因为孤独所带来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6、和“绒布妈妈”一起长大的猴子,难以融入群体,但是一个可以摇摆的“绒布妈妈”,却会让小猴子感受到快乐,并且小猴子在成年后,也能融入群体。
这个实验证明,陪伴者不仅需要柔软,而且还需要陪伴玩耍。
结果,哈里哈洛得出的结论就是,爱存在着三个变量,它们分别是:舒适触摸、运动和玩耍。如果能够控制住这3个变量,就能满足1个灵长类动物的基本需要。
再回到人类群体中来,人是群居动物,在生命的各个时期,陪伴都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生命的初期,父母的陪伴会影响到孩子性格的形成,心理的健康。所以,父母有质量地陪伴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总结:通过恒河猴实验,我们可以发现,陪伴和玩耍对于幼猴的性格、心理的影响非常巨大。而这个实验的结果也适用于人类,孩子在幼年时期,如果缺少家长的陪伴,就可能会出现很多心理方面的问题。家长只有高质量地陪伴孩子,才能让孩子更加健康和快乐地成长。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