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辩护效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避免?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人在为自己的行为过度辩护。比如,丈夫出轨,总是会将锅甩给小三,认为是她勾引的自己。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也喜欢把锅甩给老师,说老师不喜欢他等等。实际上,这些都是属于过度辩护效应,那么,过度辩护效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避免呢?一文了解一下!
过度辩护效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过度辩护是指,引发人类行为的外部动机可能降低其行为的内在动机。因为在人类的诸多行为中,外部动机和内在动机往往是起着相同的作用。但是,一旦外部动机增强,人们就会更加倾向认为于自己的动机是由外部动机引发的,而忽视了内部动机的作用。比如,一个偷窃黄金的小偷被抓获后,将自己的动机归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教育的缺失,然而,他却忽视了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是一个成年人,自己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一类人就是陷入了过度辩护效应。
如何避免产生过度辩护效应?
1、注重内在动机、忽视外在动机
所谓的内在动机,便是你内心里想去做某件事的动机。比如,你喜欢做某件事,因为你觉得它有价值,做这件事的时候你会开心,会有成就感。但是,做这件事如果会有一些奖励,或者被人夸赞的话,你会更愿意去做。自己喜欢做,那叫内在动机,能够获得其它利益,那叫外在动机。
生活中,不少的人做事过于注重于外在动机,而却会忽视内在动机,这便会使得他们陷入过度辩护效应的泥潭中。因为一旦事情没做好,他们就会在外在动机上找理由,比如钱没到位,别人并没有夸赞自己等等。所以,想要改变,必须重视内在动机而忽视外在动机。
2、注重精神方面的奖励,淡化物质奖励
一个人产生过度辩护效应,主要是因为外在动机过强所致。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将外在动机中的物质奖励淡化,并且注重精神方面的奖励。因为减少了物质方面的奖励,就会使得外在动机变得更加纯粹。人们在失败后,也不会从外在动机上找借口,只能说自己不够努力。
总结:过度辩护是指,引发人类行为的外部动机可能降低其行为的内在动机。因为在人类的诸多行为中,外部动机和内在动机往往是起着相同的作用。要想避免过度辩护效应,我们首先得注重内在动机、忽视外在动机,然后再注重精神方面的奖励,淡化物质奖励。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