侥幸心理产生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侥幸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表现为追求低成本、高收益、不劳而获的快感。侥幸感往往来源于对风险的错误判断,容易让人因“一次侥幸成功”而自信爆棚,从而忽略风险,走向失败。那么,侥幸心理产生的客观原因是什么呢?本文将从社会心理、神经科学和个体差异三个角度来分析。
侥幸心理产生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一、社会心理因素
1.1 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是指人们在面对不确定局面时,会跟从大多数人的决策,不仅是因为众所周知的“人多势众”的影响,还因为人们希望避免被“孤立”或者“错误”。当人们看到大多数人都在进行某项活动,就很容易陷入羊群效应,在认为自己在这项活动中比别人更能干时,就有可能会采取更多的冒险行动,从而忽视风险。
1.2 社会比较
人们总会拿自己和他人作比较。当我们认为他人对某件事的评价比自己高时,就会出现侥幸感,因为我们认为最终结果是不确定的,而他人的评价可以让我们觉得这种不确定性减小了。此外,当我们看到他人失败后我们成功了,就会创造出一种对自己的伪自信。
二、神经科学因素
2.1 杏仁核
杏仁核是控制情绪的脑区之一,对于处理危险信息时有着关键作用。杏仁核的活动水平决定了人们对风险的评估。在侥幸心理中,当人们成功一次时,杏仁核会释放出多巴胺产生快感,从而形成一种认为自己能成功的侥幸心理。
2.2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控制着人们的愉悦、乐趣和快感,同时也是侥幸感产生的物质基础。当人们产生侥幸感时,多巴胺水平会上升并激励人们继续追求所谓的“侥幸”,从而忽视风险,走向失败。
三、个体差异因素
3.1 公正世界信念
公正世界信念是指人们认为世界是公正的,纯善必有报,罪恶必有应得惩罚。在这种信念下,失败通常被看做是可预见的,而且往往是由不尽人意的因素造成的。这种信念会让人们对过程很少关注而关注结果,这会让人们想要多次获得成功。然而,高频次的尝试往往会导致风险更明显,此时侥幸感会影响人的判断从而导致失败。
3.2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决定了个体在面对风险时的反应和策略。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往往能够很好地应对风险、克服困难;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对于成功事件过于依赖,容易产生侥幸感,并忽视风险,这种心态常常让他们走向失败。
综上,侥幸心理产生的原因很多,从社会心理、神经科学和个体差异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种心态。为了预防侥幸心理,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培养良好的风险判断能力,从而避免因为侥幸心理而导致的失败。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