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理论提出者
人际关系理论是一种社会学理论,主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此理论中,人们在其他人的存在下成长和发展,并且这些关系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和反应。本文将介绍三位人际关系理论的提出者:乔治·赫伯特·米德、艾伯特·文伯格和欧内斯特·布尔迪。
人际关系理论提出者
乔治·赫伯特·米德
乔治·赫伯特·米德是一位英国社会学家,他于1913年发表了《社会行为的分析》一书,第一次将“人际关系”这个概念带入学术界。米德认为,人们的行为和思维都是在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因此人际关系是人的行为和思维形成的根本。
米德的议论中,人际关系有六种不同类型:亲密关系、好友关系、工作关系、语境关系、家庭关系和社会网络关系。亲密关系是最紧密的关系,比如结婚、亲人等等。好友关系是朋友之间的关系,而工作关系是同事之间的关系。语境关系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建立的关系,比如晚宴上的桌子上的两个陌生人之间的关系。家庭关系是在家里成长和建立的关系,而社会网络关系是在社会生活中建立的关系。
艾伯特·文伯格
艾伯特·文伯格是美国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于1951年提出了“认知一致性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人们会不断的试图使自身的行为和自身的观念、信念相一致。
文伯格的意见是,人们不断尝试保持自身的认知一致性并调整自身的观点,来确保人际关系的稳定和有利。文伯格认为,当人的某种行为与其内部的某种信念、态度不一致时,会引起一种认知失调或不一致的感觉,这会使人感到不安和焦虑,为了消解焦虑,一些人会调整自己的信念或行为来寻找一致点而不是改变自己的行为和信念。
欧内斯特·布尔迪
欧内斯特·布尔迪是20世纪初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是通过模仿和体验而形成的。
说到“学习”,我们很容易想到儿童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通过社会规范、父母、老师、同学等陪伴自己成长的人的行为和语言来模仿,从而形成自己的行为和语言的习惯。而在人的持续的发展中,这些模仿和体验的行为不断的演进,产生出更多、更稳定、更成熟的行为和行为习惯。
结语
总的来说,人际关系理论贯穿了社会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在解释人类的行为和维持人际关系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米德提出了人际关系的类型和重要性。文伯格关注人们如何保持认知一致性,不破坏人际关系。而布尔迪研究了人类行为的形成和持续演变。了解这些人际关系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提高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