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淡效应是什么
暗淡效应(dimming effect)也叫平均亮度效应(mean luminance effect),是一种视错觉。它指人眼对于两个相同的物体,如果其中一个放在明亮的背景上,另一个放在相对暗淡的背景上,那个放在明亮背景上的物体看起来会更暗淡。这种视错觉被称之为“暗淡效应”。导致暗淡效应的原因是人眼能够调整瞳孔大小,以适应不同的明暗程度,但是这种适应是有限度的,如果过度适应背景亮度,会使得亮度感知降低,导致物体的感知亮度下降。
暗淡效应是什么
从生物学角度解释,暗淡效应是由视网膜细胞的适应性调节引起的,这种适应性调节可以使细胞对于不同亮度和对比度的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发生调整。具体来说,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最终到达视网膜,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到光刺激,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神经信号传递到脑部,最终形成视觉感知。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包括视锥细胞(负责彩色视觉和白天视觉)和视杆细胞(负责黑白视觉和夜间视觉),它们能够对亮度和颜色的变化作出反应,但是这种反应是可适应的,即能够根据周围环境的亮度和颜色变化,自动调整自身反应的强度和敏感度。
暗淡效应的存在还可以帮助解释其他视错觉,比如同样大小的物体,如果放在不同大小的背景上,看起来也不一样,这就是所谓的“大小对比错觉”(size-contrast illusion),其原因同样是由于视网膜细胞的适应性调节引起的。此外,如果两个物体颜色相同,但是放在不同颜色的背景上,也会产生看起来不同的感觉,这种视错觉叫做“对比效应”(contrast effect),其原因也是由于视网膜细胞的适应性调节。
适应性调节的存在给了我们的大脑一个相对稳定的视觉感知。但是,由于适应性调节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我们的视觉感知并不总是准确的,容易被各种因素影响,比如光照、对比度、背景颜色等等。
总之,暗淡效应是一种常见的视错觉,是人眼对于不同亮度环境的自适应结果。它的存在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但同时也会导致视觉感知的误导。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这种视错觉在诸如网页设计、电视节目制作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