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无目的论谁提出的
教育无目的论这一术语在当今的教育界早已为人所知,被视为现代教育的一种批判思想,其核心思想是:“教育应该是一个自行发展的过程,没有特定的目标。”这种思想的提出者是谁呢?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教育无目的论的起源和提出者。
教育无目的论谁提出的
从历史角度看,教育无目的论的思想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德国哲学家勒内·笛卡尔对传统的“上帝、未来、道德”的信仰提出了质疑,认为人们应该延伸思考的领域,而这就是思考人类自身和人性的本质。在这种思想基础上,德国教育家罗伯特·冯特签提出了自由的教育理念,他主张教育应该是个展现人本性的过程,因此不能限制学生的想象和兴趣爱好,更不应去左右他们的思考方式和学习内容。
从哲学角度看,教育无目的论源于存在主义思想。存在主义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主张,人应该寻求自己的存在意义,进而去追寻自我价值,他认为教育应该成为一个帮助人们成为他们自己的过程。类似地,让·保尔·萨特则主张教育应该是个探寻人生本质和人权的过程,学生不应完全接受老师的教育内容,而应自主地去寻找适合自己认知和知识的东西。
从社会学角度看,教育无目的论的思想起源于“新教育运动”。19世纪末,英国的一群教育家开始积极寻找教育改革的方案,他们主张学生应该是“活生生”的人,由此提出了“学习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旨在打破教育体系中师生之间的等级制度,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
当然,教育无目的论的实际提出者并不止一个,教育界著名的教育家约翰·杜威也在他的代表作《民主与教育》中提出了这种思想。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个向外发展、不断变化的过程,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学习指导者和学习导航者,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
总的来说,教育无目的论的起源十分复杂,不同的思想家在不同的时代里提出了他们个人的看法和理解。但无可否认的是,这种思想在20世纪的教育体系中影响非常深远。教育无目的论主张教育应该是一个自由、灵活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探究和进步。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