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轮效应和刻板效应的区别是什么?
在心理学中,有许多概念十分相近的词,比如:羊群效应和从众效应,自负和自恋等等。一些词看起来意思差不多,实际上两者还是有不少区别的。那么,你知道晕轮效应和刻板效应的区别是什么吗?一文了解一下!
晕轮效应和刻板效应的区别是什么?
1、定义不同
晕轮效应又叫“光环效应”,它是指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比如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都是如此。
刻板效应又称刻板印象,它是指人们对事物形成的一般看法或个人评价,会影响到他对这一类人的看法或评价。比如,人们听到过大学生扶摔倒老人被诬陷这件事后,便在固有印象中形成了摔倒的老人都是骗子的思维。于是,大家都不敢扶摔倒的老人了。实际上,那件事只是特殊的个例,却因为刻板印象影响到了人们对这个群体的看法。
所以,两者的定义是不同的。
2、对象不同
刻板印象是因为个例而对一个群体的偏见看法,而晕轮效应是因为个人的某种特征而推测该人的其它特征以及对他身边的人或事的态度。打个比方,一个40多岁的男人邂逅了一个20出头的小姑娘,两人还走向了婚姻的殿堂。刻板印象会让这个男人对20多岁的小姑娘以及老少恋都充满着好感和期待。但是晕轮效应则是让他对小姑娘个人或者小姑娘喜欢的人和事产生好感,这与前者的对象是有本质区别的。
3、弊端不同
晕轮效应的弊端是以偏概全,比如,他们认为,一个外貌姣好,心地一定很善良。实际上并非如此,蛇美人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不少。刻板效应是忽略个体差异,通过个体推测群体的一个过程。比如因为大学生被老人讹上的事件,导致大家对摔倒老人普遍存在着偏见,宁可让他们在地上坐着也不上去帮忙。
4、形成原因不同
晕轮效应的形成原因,与我们的感知有关。我们在感知客观事物的时候,总是倾向于以偏概全,将他的一些优点去掩盖住他的缺点。这是因为我们最初在接触这件客观事物的时候,都是从自我视角出发,当我们看到他们优点的时候,大脑会分泌一种多巴胺,让我们产生心理愉悦,从而,即使再看到对方的缺点,也很少会仔细思考,而是一并忽略掉;
刻板印象包含了一定的社会真实性,它或多或少的反应了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实际情况。我们在接触某个新鲜事物的时候,是最先从个体开始,才会了解到这个群体的。比如摔倒的老人,平常我们很少有接触过。当新闻报道了这些老人的一些负面案例的时候,我们就会对这个群体产生一种刻板印象,觉得这个群体都不是什么好人,实际上还是我们的认知太浅。
总的来说,晕轮效应和刻板效应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效应,两者在诸多方面都有着本质的差别,大家切勿混为一谈!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