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人格障碍

概念:回避型人格障碍是以全面的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对负面评价极其敏感为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

患者在幼年或童年时期就开始表现出害羞、孤独、 害怕见陌生人、害怕陌生环境等。

成年以后这些问题对患者的社交和职业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这类患者总觉得自己缺乏社交能力, 缺乏吸引力,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因而显得过分敏感和自卑。自尊心过低加上过分敏感,担心自己会被别人拒绝,使得患者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回避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的一种,表现为社交抑制、心理自卑、行为退缩等。

形成原因:许多学者认为,这种人格障碍的形成,与童年时期遭受到父母严厉对待、训斥打压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另外,遗传因素、习得性恐惧、不当的思维方式等,也可能是回避型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

治疗方向:

1、消除自卑感: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提升自我的价值感;

2、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循序渐进地训练患者的社交能力。

DSM-5对回避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一种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和对负性评价极其敏感的普遍模式;起自不晚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下,表现为下列4项(或更多)症状:

1、因为害怕批评、否定或排斥而回避涉及人际接触较多的职业活动;

2、不愿与人打交道,除非确定能被喜欢;

3、因为害羞或怕被嘲弄而在亲密关系中表现拘谨;

4、有在社交场合被批评或拒绝的先占观念;

5、因为能力不足感而在新的人际关系情况下受抑制;

6、认为自己在社交方面笨拙,缺乏个人吸引力或低人一等;

7、因为可能令人困窘,非常不情愿冒个人风险或参加任何新的活动。

注意事项:害怕与人交流和回避型人格障碍之间并没有决定性的联系。

回避型人格更多的指对亲密关系和感情的一种回避,并且由此引发对社会交往活动的一个回避。如果是愿意并且希望和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和亲密感情的话可能是社交障碍,比如社交恐惧,不要将问题想的过于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