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学派

人本主义学派一般指人本主义心理派。人本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

马斯洛、罗杰斯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与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分道扬镳,形成心理学的第三思潮。

中文名:人本主义学派

英文名:Humanist Orientation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等流派起源人本主义于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70~80年代迅速发展,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基本观点

人本主义学派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

人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

马斯洛的观点

对人类的基本需要进行了研究和分类,将之与动物的本能加以区别,提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发展的;他按照追求目标和满足对象的不同把人的各种需要从低到高安排在一个层次序列的系统中,最低级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这是人所感到要优先满足的需要。

罗杰斯的观点

在心理治疗实践和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发展出人格的“自我理论”,并倡导了“患者中心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即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力,它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

马斯洛自我实现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最著名的理论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把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下往上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

人本主义的贡献和局限性

人本主义学派的主要贡献是反对仅仅以病态人作为研究对象,把人看为本能牺牲品的精神分析学派,也反对把人看作是物理的、化学的客体的行为主义学派。主张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

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观点忽视了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先天潜能的制约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