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压抑自己的情绪?表达情绪远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在心理咨询中,经常遇到的一种个案便是压抑无法表达自己情绪的人。可能有人会产生疑问,情绪的表达不是很简单吗?人为什么要压抑自己情绪?其实,情绪的表达远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人为什么要压抑自己的情绪?
实际上,一个人情绪的表达是受到诸多条件制约的。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应该了解一下情绪表达的内部运作机制。
那么,情绪表达的内部机制是如何运作的呢?
1 、感知情绪
首先,在我们表达情绪之前,必须要有能力感知到自己的情绪。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的情绪。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来访者在描述自己某些经历的时候,咨询师感受到了来自他身上的强烈情绪,但是来访者却表现得很淡定,仿佛这件事与他无关一样。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可能是由于来访者的自我防御机制在起作用。当某一个重大的创伤性事件发生之时,当事人的心理因为无法承受而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这时候,为了防止当事人的精神彻底崩溃,他的自我防御机制就会发挥作用,比如将那些无法承受的情绪和痛苦压抑在当事人的潜意识中,让其无法感知,这样当事人在意识层面感受不到痛苦,自然会好受一些。
然而,这种被压抑进潜意识的情绪并不会就此消失,而是会在潜意识中不断地影响我们的言行,随之而来便出现了一些心理或情感上的障碍。所以,许多受过重大创伤性打击的人,往往无法感知到自己的真实情绪。
2 、对感知到的情绪命名
即使我们能够感知到自己的情绪,想要对情绪命名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绪命名的能力,往往来自当事人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镜映,镜映是指养育者像镜子一样对孩子的价值、成绩或成就作出适当的反应。
比如,当你将一份满分的数学试卷交到父亲手中的时候,父亲的反应往往会决定着你对此时自己内心情绪的命名。如果此时父亲的反应是积极的,鼓励的,那么你就会给自己的情绪定义为“开心”。如果此时父亲一脸严肃地告诉你:“不要骄傲,小心下次考试失败了哭鼻子。”
你就可能会在父亲的镜映中将这种情绪和骄傲联系起来。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无法对自己感知到的情绪有一个正确的命名,这也是我们无法表达自己情绪的一个原因。
3 、对安全表达的信心
情绪的表达不仅需要感知情绪和给情绪命名,更需要有对安全表达的信心。许多时候,我们刻意地压抑自己的情绪,都是因为缺乏对安全表达的信心。比如,我们在职场被领导批评了,情绪上有很大的波动,但却因为职位的原因不能将这种情绪宣泄出来,只能将其压抑在我们的潜意识中,这便是缺乏对安全表达的信心。
而这种信心的缺失,也是源于我们的成长经验。如果我们是在一个平等尊重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话,父母允许我们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不会对我们的负面情绪有着过多的批评与指责,那么我们就会认为,这种情绪表达是安全的。相反,如果我们的情绪表达受到了家长的打压,我们就会习惯性地将这些情绪给压抑住,情绪被压抑多了,也会形成情绪障碍。
4 、选择表达的方式
实际上,情绪表达每个人都会,但是表达的方式却有所不同。有的人习惯用语言表达,有的人习惯用行动表达。而不同的方式表达情绪的效果也有所不同,所以,有些人的情绪也会因为表达方式不够恰当而被压抑了起来。
通过以上4 点,你应该可以粗略地了解到情绪的内部表达机制,也可以看出,表达情绪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所以,一个人适当的压抑自己的情绪在所难免。